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振兴农村的战略

    信息发布者:苗兴旺
    2019-03-15 08:27:01   转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 不仅关系着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 更关系着我国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用好“望闻问切”诊法, 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科学化,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实行“点线面体”联动, 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体系化, 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实行“加减乘除”并举, 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精准化,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


    党的19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的乡村振兴战略, 是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因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 应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科学化、乡村振兴战略体系化和乡村振兴工作精准化。
    一、“望闻问切”四步闭环: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科学化
    毛 泽 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又进一步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为确保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眼耳嘴脑”并用, 学会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深入调查和分析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从而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的科学化。
    ⒈“望”———了解乡村总体面貌。村容村貌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 而良好的村容村貌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要确保乡村振兴规划的科学化就必须深入农村基层, 通过大量的走村入户观察和走访, 真正摸清实情, 从而全面考察、了解乡村总体发展状况。首先, 在宏观层面, 要掌握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绿化景观等总体情况。只有做到乡情了然于胸, 才能实施乡村总体规划, 从而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其次, 在中观层面, 要掌握乡村的产业情况, 如本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本地有什么样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如何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等等, 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好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 避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同质化问题。再次, 在微观层面, 要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如住房、就业、收入、医疗、教育、风俗习惯等, 既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也要注重乡风文明建设, 培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⒉“闻”———倾听并回应村民的利益诉求。乡村振兴战略既事关村民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着农村未来发展。党的19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疑, 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关心的不再是“有没有”“够不够”, 而是关注“美不美”“好不好”。因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基层, 广泛吸收“地气”, 倾听村民的呼声和诉求。首先, 关注村民在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类的需求是动态发展的, 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过程, 当人们低层次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对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仅要着眼于村民的物质生活需要, 更要着眼于村民的精神生活需要。要了解村民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其次, 了解村民的需求情况。不同的人群既有共同性需求, 也有相似性需求, 还有个体性需求。对于相似性需求或个体性需求, 需要通过具体的和个案的方法加以应对, 如残疾人、老年人、贫困人群的需求;而共同性的需求则需要运用宏观的、统一的办法予以回应和解决, 如农村污染问题、乡村道路等。因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要深入基层, 切实了解村民的共同性需求、相似性需求和个体性需求。再次, 掌握村民对政府的期望情况。政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那么,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 村民对政府有什么样的新期待, 希望政府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这些信息需要党员干部走村入户真心实意地倾听村民的诉求和呼声, 广泛收集各类意见或建议。
    ⒊“问”———找准乡村问题症结所在。在“望”“闻”的基础上, 通过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剖析, 切实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 基于本地实情, 找准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哪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然而, 不同乡村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不尽一致, 因此, 乡村振兴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乡村振兴更关心的是“人”的问题, 往往以满足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更注重“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 有的乡村关心“产业”问题, 主张通过“产业兴旺”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希望通过电商创业、农旅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来推动产业发展;而有的乡村则关心“集体经济”问题, 希望通过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其次, 依托乡村优势, 找准乡村振兴的“亮点”在哪里。包括基层党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乡村善治以及文化振兴等。再次, 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乡村振兴的“难点”在哪里。是乡村规划滞后、科技人才短缺、土地流转难、农村空心化还是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只有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才能在采取对策时做到有的放矢。
    ⒋“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基于“望、闻、问”三法后, 各级政府要根据所见、所闻和所问, 理清思路, 牵头组织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确保制定出的乡村振兴规划科学有效、切实可行, 以实现“让农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目标。首先, 采取项目论证法。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应结合乡村实际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规划。而以项目方式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是一种新的探索, 即依据对乡村的实地调查进行评估和系统论证, 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方案,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折腾”。其次, 采取专家咨询法。乡村振兴规划不同于城市发展规划, 情况更为复杂, 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应建立乡村规划专家咨询制度, 聘请长期从事乡村规划研究的专家制定乡村发展规划, 以避免制定的规划不切实际。再次, 采取公众参与法。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参与制度。在制定规划之前, 可以通过现场听证会、座谈研讨会、网络互动、问卷调查等方式, 确保村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中来, 充分听取民意, 集思广益, 达到“规划源于村民, 规划为了村民”的目标。
    二、“点线面体”四级联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体系化
    ⒈“点”———突出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习 近 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乡村振兴首先是组织的振兴。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 乡村振兴才能够蹄疾步稳;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乡村振兴则会步履维艰。具体而言, 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首先, 让农村党组织“活起来”。党员队伍建设是党建的基础工程。当前,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 在一些偏远山村, 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宗族化现象较为突出, 多年难以发展一名年轻党员。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此, 要不断吸收乡村优秀青年入党, 这样, 既可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又可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其次, 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村党支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和“引领者”, 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确保素质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支部书记和委员发挥“火车头”作用。正如村民所言:“村支书对一个村到底负不负责任, 从村容村貌就能看出来”。再次, 带领村民“动起来”。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 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齐心聚力投身于乡村振兴。
    ⒉“线”———抓牢农村产业发展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产业支撑, 只有产业兴旺, 乡村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当前, 农村产业发展必须把握好三个方向:首先是产业规模化。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规模适度, 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因此, 对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区域, 要加快土地流转, 将现有农村资源、要素和主体全面“激活”, 把少数零散的产业“点”拓展成多个支撑力较强的产业“面”, 强化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资源转化能力, 从而实现产业的规模效应。此外, 还可以通过成立村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 消除分散农户之间的恶性竞争, 增强农户的整体竞争力。其次是产业融合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农业多功能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融合程度既取决于产业链相关主体利益机制的建构, 又取决于产业链中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基于地处丘陵或高山地带的区域难以实现产业规模化的现实, 应运用系统性思维整合本土资源, 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形态产业, 探索“村园融合”“镇园融合”“田园融合”等发展模式, 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再次是产业智慧化。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新时代的农村产业发展要利用好现代科技信息手段, 构建集政府、企业、居民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化平台, 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如对于“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等进行科学的指导, 防止盲目跟进, 避免出现“农产品丰收即滞销, 村民丰收即亏本”的局面。
    ⒊“面”———拓宽乡村振兴的支持面。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 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其实施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具体来说, 就是要打造“政府主导、市场引领、社会参与、村民主体”“四位一体”协同共建格局。首先, 政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管大局、管规划、管国家资源配置。因此,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宣传动员、规划引导和考核督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其次, 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着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涉农企业能够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因此, 乡村振兴要发挥好各类企业尤其是涉农类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 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再次, 社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各种社会力量既有来自乡村的, 也有来自城市的, 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等。因此, 要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 通过创业、服务、援助和投资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动力。最后,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广大村民是乡村振兴成果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每一位村民实实在在的参与和行动。
    ⒋“体”———坚持以农村居民为主体。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 因而发挥好村民的主体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 乡村“共建”要以村民为主体。村民是乡村的主要居住者和乡村发展的亲历者, 最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乡村发展最需要什么和村民最盼望什么。因此, 从乡村振兴的决策、实施、管理到利益分享, 都离不开村民全过程的参与和支持。唯有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才能破解乡村发展动力不够、后劲不强、活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 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 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务农创业。整合农业培训资源, 加大培训力度, 对不同类型的村民分层次开展农业生产技能、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农业二三产业经营能力等培训。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鼓励新乡贤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当前, 一些地方组建了乡贤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加强与乡贤的沟通联系, 在鼓励他们回乡创业, 支援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此, 应出台相关政策, 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资源, 发挥新乡贤在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 乡村“共治”要以村民为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毫无疑问,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 无论是自治、法治还是德治的实现, 都需要使村民真正成为这“三治”的主体, 担负起乡村治理的实际责任, 这样, 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目标。为此, 应加快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做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程度和村民文化素质, 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作用, 引导村民办好、管好自己的事情。再次, 成果“共享”要以村民为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村民分享乡村发展的成果, 使其成为主要受益者。这其中最为核心的任务就是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 增加村民收入, 提高其生活水平, 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此外, 还要加快构建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解决农村的水、电、路、上学、就医、生态环境等问题, 让村民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加减乘除”四措并举: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精准化
    ⒈“加”———做好乡村科学规划。习 近 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规划则是实施这项系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首先是乡村建设规划。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层次不高、特色不明显、房子乱建多、缺乏美感”等问题, 县、乡、村各级政府应增强规划意识, 形成“县里大规划、镇里中规划、村里小规划”的总体格局, 在村镇村庄布局、房屋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分布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 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面貌”。其次是乡村产业规划。针对当前乡村“农产品量大而质不优、产业缺乏有效规划、农业供给体系质量还不够高”等问题, 不同的乡村要基于自身的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和地域特色, 从本地资源禀赋出发, 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优势产业。再次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桥梁、房屋、树林、沟渠、厕所、垃圾场、墓地等, 必须将其纳入到乡村总体规划之中, 既要体现整体划一的布局, 又要保证村民使用的便利性。
    ⒉“减”———减少不利因素。针对当前存在的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因素,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减贫”, 即减少贫困人口。党的18大以来,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 2017年底减少至3046万人。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气, 继续通过产业、教育、移民等各种扶贫方式助力贫困人群脱贫, 以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是“减荒”, 即减少土地抛荒。除了工业、建设用地等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减少之外, 目前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比较严重, 为此, 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推广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等规模化、科技化的种植模式, 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17年末, 全国耕地面积为13486.32万公顷 (20.23亿亩) , 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面积32.04万公顷, 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5.95万公顷, 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6.09万公顷。再次是“减污”, 即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 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有效防范风险,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 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 其中,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 为19.4%,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此外, 还要高度警惕当前农村土地化肥、农药和重金属污染。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膜使用总量达260多万吨, 其中地膜用量为145万吨, 而回收利用率却不足2/3, 这些残存地里的农膜会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为此, 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依靠科技发展循环农业, 减少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 使乡村真正走上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⒊“乘”———用好人才乘数效应。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当前, 人才的匮乏是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如若乡村振兴没有人才的支撑, 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 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应认识到,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 一个团队的努力才是乘法效应, 为此, 乡村振兴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人才的“乘数效应”。首先是培养“本土人才”。一方面, 要加大力度培养乡村工匠、创业能手、文化能人、非遗传人等本土人才, 让本土人才“拿得出”;另一方面, 要通过提高政策待遇的方式吸引人才, 让本土人才“留得住”。其次是善用“外流人才”。通常情况下, 从本地流出的大多是高学历且年轻的人才, 他们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方式, 引导、鼓励新乡贤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 以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进入, 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努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再次是借助“外援人才”。要整合各种资源, 动员和鼓励怀有乡情的各类人才、新乡贤等, 以各种方式支持乡村发展。如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⒋“除”———革除乡村陈风陋习。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 既要塑形, 也要铸魂。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魂”, 其根本就在于人的精神的振兴。当前, 一些地方的陈风陋习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如“送礼风”“大操大办风”“赌博风”“封建迷信风”等。要有效革除乡村的陈风陋习, 必须从系统的社会治理角度来整体推进和久久为功, 不能仅从思想道德层面加以约束。首先, 教育是关键。一方面, 应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 从娃娃抓起, 在提高其文化水平的同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 要切实把村级“文化礼堂”“道德讲堂”“红色讲堂”等打造成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阵地, 成为村民的“文化殿堂, 精神家园”, 可以借鉴一些地方建设“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做法, 通过道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应。其次, 制度是保障。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刚性的制度可以为柔性的价值观提供最为可靠的保障, 因此, 要将价值观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 如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诚信红黑榜等。再次, 典型是动力。毛泽东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 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 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以良好的家风带动良好的村风, 从而实现“乡风文明”;另一方面, 应结合道德模范、好人榜、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推荐评选工作, 从村民身边选树一批可信可学的典型模范, 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营造孝敬父母、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 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文明之风, 不断提升道德素质。(作者:姚亮)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